紫外線殺菌器運行過程無廢氣廢水排放,符合綠色制造理念。其緊湊的設計形態使其易于安裝在現有設施中,無需大幅改造工藝布局;主要耗材為長效紫外燈管,更換周期長且成本低廉。日常維護僅需定期清潔石英套管及檢測輻照強度,技術門檻低且勞動強度小。
區別于化學藥劑添加方式,紫外線僅通過光子能量發揮作用,不會向體系中引入新的化學物質,避免二次污染風險。這對于食品加工、飲用水安全等領域尤為重要。現代設備配備感應裝置與自動控制系統,可根據流量、濁度等參數自動調節輸出功率,既保證有效劑量又降低能耗。部分型號還支持遠程監控,便于集成到自動化生產線。
紫外線殺菌器的測定步驟:
1.準備階段
-設備預熱與穩定運行:開啟紫外線殺菌器后需等待一段時間(如5分鐘),使其進入穩定的工作狀態。部分設備可能需要通過調整功率實現強度校準。
-選擇測量工具與位置:使用專用的紫外線強度計(如型號LS126C),將其放置于燈管下方垂直距離1米的中央位置。該位置通常為標準檢測點,能反映有效輻射范圍。
-環境控制:確保測試時室溫處于20℃-40℃之間,此范圍內紫外線輻射強度大且穩定;同時保持濕度在50-60,避免高濕影響檢測結果。
2.正式測量
-操作規范:將強度計固定在掛鉤上并啟動測量程序,持續10分鐘后記錄數據。在此期間,工作人員應離開現場以避免受到傷害。
-數據判定標準:依據國家標準,新出廠的30W紫外線燈管在該距離下的輻射強度應≥90μW/cm2方可合格。若用于醫療或水處理等專業領域,還需結合光譜分析、微生物滅活試驗等方法綜合評估效能。